债基投城投债券,怎么做到跟信托比性价比,和定融直接打款比体验感!
一、如何做到的?
2023年初,我们进入了后Y情时代;春节期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释放着压抑在心中的苦闷;大家对于经济回暖的信心也在缓慢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投资人对城投债券的认可度也在大幅提升,比如很多关注二级权益类市场的投资人也开始关注城投债了。
简单总结2个原因:
(1)三年多来,大家对城投债券的熟悉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
(2)葱省及其他省份的非标定融展期,倒逼投资人选择新投向!
这样的背景下,私募基金如何做到跟信托比性价比,和定融直接打款比体验感?
1、比信托更有性价比?做法是:找信托同款城投债券,也就是信托投什么债,咱们去投同类债券,并且比信托提前到期,收益一般比信托高,或者看上哪只券,价格收益合适的,当然有些私募基金产品是现成的单券,投资人其实不用太介意区域和评级,看好收益和期限就行。
在城投债券信用呈现准市政债,30年无实质违约的形势下,这种选择是否更具性价比呢!?有些专门做城投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一支混券产品,让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投4-6支以上的城投债券做底仓,同时留出一定仓位的现金做协议回购或逆回购,赚取同业间质押债券的利息收益。交易对手到期了能还钱,就赚他的利息;不能还钱,那就等于折价买了他的券,于是这只产品的净值开始妥妥的上涨,轻松超过业绩基准了,8-9的年化就是这么来的。
2、比定融更有直接打款的体验感?要做好这个的确很难,因为做过定融的人都知道,很多投资人因为不相信第三方,觉得直接打款给城投是最放心的,上下银行流水的关系简单明了。但是这不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问题,而是完全脱离了监管!而投城投债券,自然人必须要通过资管产品去投,也就是买一个投城投债券的理财产品;资金先进募集户,然后托管户,兜兜转转一大圈,才能买到城投债券。所以,怎么做到有直投的体验?
首先私募证券基金合法合规,投资人只需看清合同的投资范围,具备高度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感;其次,城投债券是直接融资工具,买了债券就等于是打款给了城投公司,并且还享受政府机关的严监管(发改委、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债登、清算所,随便一个金融机构看到都要抖三抖)所带来的安全感。所以,投资人打款到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的托管证券公司账户,就和股票开户一样,消除了投资人对通道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后,投城投债券就和买定融直投的体验感一样了。
二、从高层到地方,让城投债券短期形势偏乐观!
1、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对于风险防范方面,总书记说:“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
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压实省级政府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要禁止各种变相举债行为,防范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推动分类转型。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稳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夯实地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2月16日,财政部刘部长,也在求是发布文章《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中提到:
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必要、十分重要。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对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开正门、堵旁门”,遏增量、化存量。完善常态化协同监管,坚决禁止变相举债、虚假化债行为。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紧盯市县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隐性债务问责和信息公开。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逐步剥离政府融资功能,推动分类转型发展,防范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坚持系统观念,高度警惕产业、金融等领域风险向财政转移集聚,支持做好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等防范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3、据甘肃省金融局,2月16日,省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强出席省公航旅集团投资人见面会并作主旨发言,其强调“确保今年企业债券融资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按期兑付政府融资平台到期债券”。
三个消息,从中央到地方,从最高层的意志到地方的执行,都透露着一个信号,那就是短期内城投不能乱;当然,实操中我们还是要谨慎乐观,规避尾部风险。
三、社融数据表现也佐证城投的重要性!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根据1月的信贷数据,今年年初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银行配套融资对基建的支持力度仍保持强劲;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10%-15%的增长。
2023年,基建依然是托底经济的主要力量!而城投也依然是基建项目和专项债项目实现实物工作量的主要项目主体。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城投融资依然呈收紧态势,根据Wind统计,2021年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为2.34万亿元,2022年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为1.12万亿元,同比下降52%。
四、上述背景下,再说说我们选择城投的策略!
之前我们也分享过!
1、对于区域;我们选择信用下沉。因为强资质区域票息低,债券价格高,像北上广深的城投债票面只有3%-4%,我们根本不考虑。
反而我们会选资质稍弱,甚至是网红的、收益高的区域的城投,
或者稍微保守一点,选中间区域的,山东、川渝、湖南湖北、西安、昆明等经济强省市。
2、对于城投债券;2023年初,我们一般以稳健为主,收益为辅。
如何做到稳健呢?
(1)、我们偏重短债,最好是不超过2年内到期,毕竟眼光有限,政策在随时变化,看不了太远;另外城投债券融资收紧,可能会倒逼城投非标债务展期,进而造成反噬城投债,造成城投债券价格上涨,压降收益,不过单券不用考虑价格波动,适当价格买入,持有到期。混券可以适当做波段,做不了也可以持有到期;
(2)、我们不做杠杆,就1:1的投,降低风险;
(3)、我们有几十人的投行团队,分散在全国各地,深入一线的城投公司,去查他的评级报告、翻他的隐性债务,去谈他们的发债价格和发债时间,获取一手信息,在一级市场谈好,在二级市场交易;
(4)、我们去年做了40亿,目前是45亿的规模加5亿自有资金,单券策略和混券策略各半,混券策略中基本是一半持仓一半协回和逆回购,可以做到灵活性和高收益兼顾!
五、错过了2021,2022,别错过2023!
本网页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
本文件中的信息均为保密信息,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为任何其它目的,整体或部分地使用、复制或传播本文件中所含信息。
本公司产品的发行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九条规定的“公开发行”形式进行,而仅以非公开方式针对特定合格投资者进行。本公司产品仅以私募形式设立,产品份额发售不得采取任何公开推介方式,本公司未授权任何人士以任何公开方式宣传本公司产品。
所载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本公司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经营业绩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潜在投资人应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作出是否参与本公司产品的决定。本网站的内容不应作为投资、法律、税务或其它方面的建议使用。
微信号:yanqin160908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